【信息时间:2025-08-25 10:00:58】
招标代理雷区多,在招标代理服务过程中,依法合规是执业底线。为保障机构与从业人员合法权益,需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机制,以下7项操作规范,照单执行可大幅降低个人及机构风险。
一、职责边界明晰化
1.资金零接触
投标保证金等费用全额通过银行对公渠道收支,禁止个人账户代收代付。
2.评审独立性保障
技术参数与评分标准由采购人依法确定,代理机构仅提供格式合规性建议。
3.专家信息保密
专家抽取全程音视频记录,名单开标前不可见(系统自动密封打印)。
二、招标文件依法编制
1.技术参数设置
采用性能指标法(如“≥XX参数”),避免唯一品牌指向;关键指标不超过3项。
2.资质要求规范
仅保留国家强制性认证资质,删除区域性/非必要认证条款。
3.业绩证明范围
明确“同类或类似项目业绩”,不以特定品牌作为衡量标准。
三、全过程留痕管理
1.文件版本管控
招标文件各修改版本同步生成PDF并存档(含哈希值校验),保存期不少于15年。
2.意见书面确认
采购人修改需求需签署书面确认函,禁止口头指令。
四、物理隔离与权限控制
1.专家抽取隔离
专用封闭空间操作,网络日志留存180天以上。
2.评标现场管理
代理人员仅限资料传递区活动,评标室实行电子门禁管理。
五、风险预判机制
1.合规性自查
开标前按《负面清单》核查资质、参数等5大类30项风险点。
2.模拟质疑响应
组织内部交叉审核,建立《常见质疑应答预案库》。
六、风险转移机制
1.职业责任保险
投保单次事故限额≥200万元的职业险,费率约为营收0.3%。
2.法律支持通道
签约律所提供7×24小时应急响应。
七、质疑投诉依法处置
1.证据固化(收到质疑1小时内)
封存相关文件、录音及监控记录。
2.书面答复
通过法定渠道回复并抄报监管部门。
3.配合调查
启动项目资料只读权限,主动配合行政监督。(来源:四川招投标服务平台)